2018年4月22日晚七點,春秋學社“漢唐出土文獻”讀書會在主樓600舉辦。本次讀書會有幸邀請到中國古代史方向研究生魏星主講,5357cc拉斯維加斯本科生積極參加。
首先,魏星為大家介紹了“中古”概念的產生及中古史研究相關情況。中國學界對于時代分期的認識,往往伴隨著對“封建論”和“資本主義萌芽論”的討論,80年代以后,中國學界開始逐漸揚棄這兩種說法,開始追尋新的時代概念,這樣“中古”作為一個學術語境下的“時期”概念,開始大量應用于學術研究中。魏星還為大家介紹了日本學界的相關學術史及中古史研究的著名學者,給同學提供參考。隨后,他為大家介紹簡牘及敦煌吐魯番文書,從簡牘的概念與區(qū)別、國內出土整理的簡牘,到敦煌文書和吐魯番文書的概念、來源等一一詳細解說,并總結了解讀簡牘類文書和敦煌吐魯番文書的詳細方法,大家獲益良多。
其后,魏星帶領大家進行戶籍文書的研讀。他引導大家對比里耶戶版、走馬樓戶籍簡、前期建元二年籍等出土文獻,發(fā)現(xiàn)由簡牘戶籍書寫到紙質戶籍書寫的變化,進而總結研究戶籍的方法,對漢唐公文書的研究方式進行了提示。他告訴大家,做歷史研究要把視野放寬,不能局限于某一個時期。
讀書會的最后,魏星對大家提出了一點期望,希望大家學好外語,在做研究時要多多涉獵其他學科的理論成果。同時,大家要培養(yǎng)問題意識,訓練閱讀史料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并爭取交流交換的機會,開闊視野。提問環(huán)節(jié),魏星細心解答了同學提出的問題,最后,社長洪英對本次讀書會進行了總結,讀書會圓滿結束。
此次讀書會是一次難得的文獻學術訓練,通過魏星的認真解讀,大家對出土文獻及其研究方法有了初步了解,相信對大家今后的學術研究一定很有幫助。
(春秋學社 高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