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5357cc拉斯維加斯世界古代史教研室劉林海教授邀請,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歷史學教授帕特里克·J.蓋瑞(Patrick J. Geary)先生于2016年4月12日在主樓600會議室作學術講座,題目為《由基因史評估蠻族遷徙:問題與可能》。世界古代教研室侯樹棟教授、劉林海教授等老師及學生50余人聆聽了講座。
蓋瑞教授是著名美國歷史學家,耶魯大學哲學博士,英國國家學術院、奧地利科學院通訊院士;現(xiàn)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歷史學教授,曾任UCLA杰出教授、美國中世紀學會主席(2008-2009);主要研究方向為歐洲中世紀早期社會史、文化史;近年來主要關注歐洲中世紀早期的族群及身份認同等問題;從學術史等角度對民族主義進行批判與反思;目前聯(lián)合主持美國國家科學基金項目,用DNA技術研究中世紀早期民族遷徙與現(xiàn)代民族關系。
蓋瑞教授以“我們對于古典末期的人口移動有何了解?”提問開始,通過分析民族大遷徙和蠻族入侵引入主題。蓋瑞教授的講座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基因組歷史之路徑——現(xiàn)代DNA或古代DNA;基因組歷史之路徑——非重組基因與重組基因(核基因);基因組歷史之路徑:拓撲學來救駕;遺傳學研究遷徙史的幾個近期實例。通過分析古典社會末期是否真正發(fā)生過民族大遷徙和蠻族入侵,蓋瑞教授指出,當回答一些文獻和考古證據(jù)不足的歷史問題時可以借助基因技術。在基因組歷史之路徑——現(xiàn)代DNA或古代DNA中,現(xiàn)代DNA和古代DNA的對比分析成為研究問題的依據(jù)。在基因組歷史之路徑——非重組基因與重組基因(核基因)中,他分析了兩者的優(yōu)缺點,指出基因研究需要獲得新的數(shù)學方法的支持。在基因組歷史之路徑——拓撲學中,他指出,拓撲學可以提供潛在的數(shù)據(jù)信息和理論模型,有助于解決基因技術的一些難題。在以遺傳學研究遷徙史的幾個近期實例中,蓋瑞教授介紹了借助古今DNA對比分析方法,追蹤歷史上西部歐亞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匈奴人和倫巴第人遷徙軌跡的研究成果,簡明清晰地演示了基因研究這些問題的大致過程。蓋瑞教授指出,由于基因技術研究歷史問題還不成熟,目前的研究存在一些問題和局限性,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它可以提供部分信息,但并非全部;它有助于回答一些問題,但不能回答全部問題。用DNA技術探索古代與現(xiàn)代族群關系,并不能充分證明二者之間的內(nèi)在連續(xù)性。其項目團隊對六世紀倫巴德人墓葬研究的結果表明,其與當下的人口之間鮮有連續(xù)性。
蓋瑞教授還回答了師生提出的一些問題,涉及國際學術界關于古代DNA數(shù)據(jù)庫共享、晚期古代、蠻族與羅馬之間的文化關系、研究項目中歷史學家和基因科學家的角色定位、從重組基因中可得出哪些結論等。
(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