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珠海校區(qū)勵耘史學研究院的建設,提高青年史學工作者的科研素質,我院教授晁福林先生專程從北京前往珠海,對珠海校區(qū)博士后的學習、工作進行現(xiàn)場指導。12月10日下午,晁先生在珠海校區(qū)國際交流中心第一會議室為博士后做了一場題為“淺議科研工作的幾個問題”的講座。任玲老師和十三位博士后認真聆聽了這場精彩的講座。
單磊博士主持了講座。他代表珠海校區(qū)博士后歡迎晁教授親臨珠海指導工作,并介紹了博士后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表達了對晁教授傳授學術經驗的熱切期待。
晁先生以學術論文的選題為切入點,指出選題應具有較強的學術意義,多選取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題目,尤其重視在思維上有所創(chuàng)新的題目;選題應具有較大的開拓空間,不宜過大或過小,力戒繁瑣考證;選題時應學思結合,虛心求教,反復推敲,謹防失敗選題;日常學習時應有懷疑精神,不盲從,不迷信,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記錄,做個有心之人。晁先生強調,青年學者在進行學術選題時應結合主客觀情況,既要開拓新課題、攻克難問題,又要有自知之明,指出:“知難而進,是勇氣;知難而退,是智慧”。
晁先生結合陳寅恪“預流”說、甲骨文、彝銘、敦煌文書、蘇聯(lián)解密檔案、《天圣令》研究、靈魂問題等具體案例,闡明新材料、新思維對學術創(chuàng)新的重要意義。他通過講述閻若璩、王國維、陳寅恪等古今學者和陳垣、何茲全、趙光賢、劉家和等北京師范大學前輩學者的學術經歷,勉勵大家珍惜時光,潛心研究,勇于探索,為將來的學術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晁先生謙遜風趣、才思敏捷,在講座過程中高屋建瓴、深入淺出,既著眼理論方法的指導,又注重具體案例的分析,既立足現(xiàn)實性,又強調前瞻性。
講座持續(xù)了兩個多小時。在結束之后,單磊博士代表大家向晁先生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并進行了簡短的總結。與會者一致表示本場講座對青年學者今后的科研工作極具指導意義。
(勵耘史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