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9日下午,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索邦大學榮休教授、法國海外科學院院士巴爾若(Dominique Barjot)應邀到訪我院,并以“歐洲聯(lián)盟:歷史的形塑與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為主題,在主樓743會議室為師生作了一場精彩的專題講座。此次講座系我校勵耘學術講堂歷史學系列講座之一,由教務部主辦,5357cc拉斯維加斯承辦。講座由我院世界近代史教研室江天岳老師主持,龐冠群副教授、賈珺副教授等學者出席了講座。本次講座還吸引了首都高校學生與歷史愛好者前來聆聽。
巴爾若教授回顧了漫步校園、參觀校舍留下的美好印象,表達了首訪我校的興奮與喜悅之情。他指出,本次講座旨在分享關于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研究成果與心得。巴爾若教授首先概括介紹了相關領域豐富的研究成果:歐洲學者不僅深入研究歐共體與歐盟的發(fā)展歷程,還關注到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體制建設、外交與經濟活動等多方面的問題,重視代表性人物與團體在一體化進程中的作用,他的研究正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的。
巴爾若教授指出,歐洲一體化進程是一個復雜的研究對象,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近代以來圣皮埃爾、康德等哲人的構想與思考,使歐洲統(tǒng)一的思想之光浮現(xiàn)在地平線上;19世紀英法等國對自由貿易政策的推行,為歐洲經濟交流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遺產;兩次世界大戰(zhàn)間歐洲社會關于和平與聯(lián)合的思潮,為一體化進程探索出新的道路;美蘇對抗與冷戰(zhàn)格局的形成,促使西歐國家實行共同政策,開展經濟與防務合作……可以說,現(xiàn)代意義上的歐洲一體化進程,是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開始起步的。
巴爾若教授認為,20世紀的歐洲一體化進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歐洲面臨危機的20世紀上半葉?!耙粦?zhàn)”后的歐洲各國未能完成政治與經濟重建,30年代的經濟危機爆發(fā)后即分別走上自由主義與法西斯主義兩條道路,并再度滑向戰(zhàn)爭的深淵。巴爾若教授指出,對這一時期的評價也不宜過低,兩戰(zhàn)期間“泛歐運動”的蓬勃發(fā)展,為戰(zhàn)后一體化進程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礎。其次是戰(zhàn)后西歐超國家機構相繼出現(xiàn)的時期。巴爾若教授用一組歷史圖片回顧了這一時期的重要事件,如“舒曼計劃”的宣布、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建立、《羅馬條約》的簽署等。現(xiàn)代意義上的歐洲一體化進程走上快車道,并逐漸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領域。最后是20世紀后期歐洲一體化進程深入與擴展的時期。通過簽署《單一歐洲法案》、《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等重要文件,歐盟建立起較為穩(wěn)定的“三大支柱”,一體化程度持續(xù)深入;另一方面歐盟在范圍上不斷擴大,從最初的西歐六國擴展至涵蓋歐洲大部分國家。
關于今日歐洲的情況,巴爾若教授認為,歐洲一體化進程仍在發(fā)展演進之中,當前歐盟正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內部問題與外部壓力。在歐盟內部,英國“脫歐”議題長期懸而未決,民粹主義思潮愈演愈烈,經濟衰退引發(fā)高失業(yè)率等社會問題,歐元區(qū)的建設亦面臨諸般難題。在歐盟外部則不光有形勢嚴峻的難民問題,而且隨著世界政治格局出現(xiàn)變動,歐盟需要調整同世界與區(qū)域范圍相關國家的關系。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歐洲國家不僅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更要通過回顧歷史來汲取經驗教訓。教授用一組圖表向在座師生展示了歐盟共同政策的成就與不足,如歐洲各地經濟發(fā)展不平衡,使歐盟的統(tǒng)一貨幣政策備受爭議。巴爾若教授最后總結指出,歐洲一體化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它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歷史,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今日,歐洲一體化進程仍任重道遠。
在近兩個小時的演講中,巴爾若教授全程使用英語和法語與師生交流,通過分析近現(xiàn)代歐洲政治與經濟主要問題,結合大量歷史照片、地圖、統(tǒng)計圖表,全景式地回顧了歐洲一體化的歷史,分享了他對于歐盟與歐洲未來的看法,獲得了在座師生的一致好評。在隨后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巴爾若教授和現(xiàn)場師生就英國“脫歐”的歷史與現(xiàn)實、歐洲央行的作用、歐洲國家海外屬地與歐盟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教授深厚的學養(yǎng)、強烈的現(xiàn)實關懷給同學們以深刻啟迪。5357cc拉斯維加斯世界近代史教研室主任龐冠群老師指出:巴爾若教授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分析充滿洞見,不僅讓我們對歐洲歷史與現(xiàn)實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也在歐洲歷史教學與研究方法上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發(fā)。講座結束之際,龐冠群老師向巴爾若教授贈送了本次講座的海報作為紀念。
多米尼克?巴爾若教授是法國著名的現(xiàn)當代史學者,現(xiàn)為索邦大學(巴黎四大)榮休教授、現(xiàn)當代史博士院院長、羅蘭?穆尼埃中心(Centre Roland Mousnier)副主任,法國海外科學學院院士。巴爾若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在法蘭西第二帝國史、世界現(xiàn)當代經濟史、商業(yè)史、企業(yè)史、歐盟研究等,已發(fā)表50多部著作及270多篇各類文章。曾獲得法國文化部榮譽騎士勛章、法國教育部教育騎士勛章和中法建交紀念勛章等。
我院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中心一貫重視扎根本土、面向世界,構建多個維度的海外交流平臺。中心曾先后邀請俄羅斯、法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荷蘭等國專家學者來校講學,為師生提供與國際知名學者深入交流討論的機會。2012年以來,先后開設了“歐亞帝國與俄羅斯”、“20世紀的中俄關系史”、“美國黑人與美國運動”、“大革命與拿破侖時代”、“現(xiàn)代戰(zhàn)爭與環(huán)境”等外語課程,連同國際史學界專家講座逾400學時。同時,中心先后派遣20多名研究生赴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等知名學府攻讀博士學位或短期進修學習。還有不少博士生參加了國際學術會議并宣讀論文。這些交流活動使我院師生得以接觸最新的學術前沿、開闊學術視野,對于促進世界近現(xiàn)代史教學科研工作、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擴大我院的知名度與國際影響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得到師生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
(5357cc拉斯維加斯世界近代史教研室 撰稿:閆波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