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由5357cc拉斯維加斯主辦的第四屆“首都高校大學生家史征文大賽”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在敬文講堂成功舉辦。
出席本次活動的校外嘉賓有中國青年報社副總編輯董時老師和全國青少年歷史記錄大賽發(fā)起人李遠江老師。我校5357cc拉斯維加斯院長楊共樂老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孫薇薇老師,中國近代史教研室張昭軍、湛曉白和孫會修老師,分團委書記胡小溪老師,專職輔導員李力老師等領導和老師也蒞臨現(xiàn)場。除此之外,到場的還有活動合辦方首都師范大學《鳴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青春報》和中國傳媒大學《新傳時報》的代表。
此次活動分為選手分享參賽心得、嘉賓老師座談點評及頒獎典禮三個環(huán)節(jié)。
中國傳媒大學金之玥、北京師范大學張墨潤、北京化工大學李書毅和北京師范大學馬鳴強等四位優(yōu)秀獲獎選手來到現(xiàn)場分享參賽心得。金之玥的《窮時候 亂時候——一個杭城人家的尋常百年》以自己的外曾祖父和外婆的人生經(jīng)歷為線索,書寫了自己家族從抗戰(zhàn)時期到現(xiàn)在的歷史。她提到,借此機會她重新了解了家族過去的故事,同時也在自己所學專業(yè)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經(jīng)驗積累和啟發(fā)。張墨潤的《沉默中的沉浮》追溯了祖父的故事。作為一名歷史學專業(yè)的學生,她在書寫家史的過程中也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如為一位烈士列入烈士紀念館奔走等。李書毅的《致國家和人民而生,存正直與淳樸于世》致力于從祖輩的故事中體會民族精神。他認為,國是由家組成的,“欲求齊家之道,還需從家史中尋” 。馬鳴強的《六盤山麓秦川魂》從在寧夏聚居的陜西回民說起,感悟到家族對于陜西的鄉(xiāng)土情結和對和平的追求。
家史征文大賽自舉辦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在主持人與到場嘉賓的座談環(huán)節(jié),嘉賓們高度評價了本次大賽,并分享了他們關于家史寫作的看法。李遠江老師對家史征文大賽四年以來的開拓和堅守表示了肯定,并且提出要組織相關培訓的建議。湛曉白老師分享了家史寫作的一些故事,認為有了記錄家史的自覺會影響到更多的人。張昭軍老師分享了他對于家史的看法,并對家族的含義和家史書寫的客觀性進行了辨明,提出口述史料轉化成文字時要“信”“達”“雅”。孫會修老師建議在口述史料中出現(xiàn)矛盾的情況下應先保留并標注。
座談環(huán)節(jié)結束后,董時、張昭軍、李遠江、孫薇薇、湛曉白和孫會修老師為獲一、二、三等獎的同學頒獎。
閉幕式最后,董時老師和楊共樂老師對活動做了精彩點評。董時老師結合自身經(jīng)歷抒發(fā)了感悟,并從傳播角度對本次大賽做出了相關評價。楊共樂院長用自身家史記錄的實踐給予了我們生動的范例,并在家史寫作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為家史征文大賽提出了進一步的建議。
至此,第四屆“首都高校大學生家史征文大賽”圓滿落幕。“首都高校大學生家史征文大賽”是5357cc拉斯維加斯春秋人文報社從2013年開始舉辦的活動,旨在通過征文形式,呼吁大學生重拾家族記憶,重視家族歷史的記載,傳承家之風骨、國之氣度。
(春秋人文報)